炒股配资官网平台21岁的孙子朱允炆继位
一、大古都数目
中国城市,星罗棋布,最北是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市,最东是佳木斯市的抚远市,最南是三沙市,最西是克孜勒苏自治州的乌恰县。
西部最北是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大陆最南是湛江市的徐闻县。
还有一些城市,曾做过传统王朝或地方政权的都城,可称为古都,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大古都,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四大古都。
四大古都加上开封,就成了五大古都。
加上杭州,就成了六大古都。
这三种说法,都是在清末到建国以前出现的。
1988年,加上安阳,成七大古都。
2004年,加上郑州,成八大古都。
2010年,加上大同,成九大古都。
展开剩余97%2016年,加上成都,集成十大古都。
这十座城市,可涵盖中国所有的传统王朝,从夏商周,到秦汉三国,到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到宋辽金,最后到元明清。
唯一牵强的是辽朝,正都是上京,在今内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左旗。但是,它对后世的影响很小,知名度也不高。
而做过辽朝陪都的北京和大同,后来也做过别的王朝的正都。因此,考虑到辽朝的特殊情况,有时就把北京、大同作为它的都城代表。
有人认为,按传统王朝的数目和时间顺序,这十座城市依次是:
1. 洛阳(11): 夏、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
2. 西安(9): 西周、秦、西汉、东汉、西晋、西魏、北周、隋、唐
3. 南京(7): 东吴、东晋、刘宋、南齐、梁、陈、明
4. 开封(6): 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
5. 北京(5): 辽、金、元、明、清
6. 安阳(3): 商、东魏、北齐
7. 郑州(2): 夏、商
8. 大同(2): 北魏、辽
9. 成都(1): 蜀汉
10. 杭州(1): 南宋
还有人认为,按历史地位的高低,这十座城市依次是:
1. 西安:周汉唐
2. 洛阳:周汉唐
3. 北京:元明清
4. 南京:六朝
5. 开封:宋
6. 杭州:宋
7. 安阳:商
8. 郑州:商
9. 大同:北魏
10. 成都:蜀汉
二、大古都演变
相传,很久以前,禹建立了夏朝。夏朝的都城多次变更,早期的阳城(郑州市登封市)和后期的斟𬩽(洛阳市偃师区),可作为代表。
相传,后来,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的都城也多次变更,早期的亳(bó,郑州)和后期的殷(安阳),可作为代表。
相传,后来,姬发灭商,建立了周朝,西周开始。西周的都城有点扑朔迷离,镐京(西安)和洛邑(洛阳)可作为代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jiù)迁都洛邑(洛阳),东周开始,进入春秋时期。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姬午封它们为诸侯,春秋结束,战国开始。
前256年,秦占领洛邑,灭周。
前221年,秦灭齐,战国结束。嬴政称帝,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今咸阳市就在西安市旁边,因此可视为广义的西安。
前207年,魏裔楚人刘邦灭秦。
前206年,刘邦被盟主项羽封为汉王。
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西汉开始。前200年,定都长安。
前1年,汉元帝刘奭(shì)的孙子、八岁的刘衎(kàn)即位,是为汉平帝。
公元元年,是汉平帝在位的第二年。
9年1月(腊月),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定都常安(西安),西汉结束。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因此,新朝可视为汉朝的一部分,有时也可视为西汉的一部分。
23年,汉武帝异母兄刘发的后代刘玄,被绿林起义军立为更始帝,恢复了汉国号,玄汉开始。同年,灭新。次年,定都长安。
25年,汉惠帝异母兄刘肥的后代刘盆子,被赤眉起义军立为建世帝。同年,赤眉军灭玄汉,刘玄被杀。
同年,刘秀也称帝,定都洛阳,东汉开始。刘秀跟刘玄同族,也是刘发的后代。
27年,刘秀灭赤眉军,善待刘盆子。
189年,董卓控制朝廷,立八岁的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190年,迁都长安。
195年,刘协离开长安,东归。
196年,刘协经由残破的洛阳,迁都许县(许昌),开始被曹操控制。
216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
219年,汉武帝异母兄刘胜的后代刘备占领汉中,称汉中王。
220年初(十二月),孙权占领荆州,曹操上表汉献帝,封他为南昌侯。
3月(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曹丕在邺城继位魏王。
12月,曹丕篡汉,建立曹魏,定都洛阳,三国开始。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定都成都。
同年,孙权名义上臣服曹魏,受封吴王。
222年,孙权独立,建立东吴,定都武昌(鄂州)。
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南京),三国正式形成。
263年,魏灭蜀。
265年,也就是孙皓即位的第二年,九月,东吴开始迁都武昌。十一月,孙皓抵达武昌。
266年2月(腊月),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定都洛阳,西晋开始。
267年初(腊月),东吴都城迁回建业。
280年,晋灭吴,三国结束。
311年,匈奴人占领洛阳,司马炎的儿子晋怀帝司马炽被掳走。
313年,司马炽被杀,他的侄子司马邺在长安继位,是为晋愍(mǐn)帝。
316年,匈奴人占领长安,司马邺被掳走,西晋结束。
317年,司马炎叔父司马伷(zhòu)的孙子司马睿称晋王,东晋开始,定都建康(南京)。
318年,司马邺被杀,司马睿称帝,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
382年,十六国最强的前秦,基本统一北方。
383年,在今安徽淮南市寿县,秦晋发生了淝水之战。秦军惨败,不久内乱。
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盛乐(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394年,前秦被分裂出来的后秦和西秦灭。
398年,北魏迁都平城(大同)。
420年,汉高祖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裕篡晋,建立刘宋,定都建康,南朝或南北朝开始。
439年,北魏基本统一北方,北朝开始,南北朝正式形成。
479年,萧道成篡宋,建立南齐,定都建康。
493年,拓跋宏(元宏)以南征为名义,把群臣带到洛阳,宣布迁都。
494年,北魏正式迁都洛阳。
502年,萧衍(跟萧道成是同一家族)篡齐,建立梁朝,定都建康。
534年,鲜卑化的汉人高欢,立元宏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建立东魏,定都邺城(安阳、邯郸)。自此,北魏结束,一分为二。
邺城遗址在今河北邯郸市的临漳县。临漳县与河南安阳市的安阳县接壤,离邯郸市区和安阳市区差不多远。
临漳县在隋唐以后,长期由安阳管辖。后来,由于抗日、建国初期治水等原因,划归邯郸。
因此,邺城历史共属于安阳、邯郸。
535年,鲜卑人宇文泰,立元宏的孙子元宝炬(元善见的堂伯或堂叔)为帝,建立西魏,定都长安。
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篡魏,建立北齐,定都邺城。
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也篡魏,建立北周,定都长安。
同年,陈霸先篡梁,建立陈朝,定都建康。
577年,周灭齐。
581年,杨坚篡周,建立隋朝,北朝结束。隋朝的都城是大兴(西安)、洛阳。
589年,隋灭陈,南朝或南北朝结束。
618年,李渊篡隋,建立唐朝。唐朝的都城是长安、洛阳。
690年,武则天篡唐,建立武周,定都洛阳。
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高宗以下的所有唐朝皇帝,都是她的后代。因此,武周可视为唐朝的一部分。
705年,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恢复唐国号。
902年,杨行密建立南吴,十国开始。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定都开封,五代开始。
909年,后梁迁都洛阳。913年,迁回开封。
916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朝开始。918年,定都皇都(赤峰市巴林左旗)。
923年,沙陀(西突厥支部)人李存勖建立后唐,灭梁,定都洛阳。
936年,在契丹的扶持下,沙陀人石敬瑭建立后晋。937年1月(闰十一月),灭唐。同年,定都开封。
938年,辽朝改皇都为上京,升幽州(北京)为南京,也叫燕京,作为陪都。
947年,契丹灭晋,改国号为辽。同年,沙陀人刘知远建立后汉,定都开封。
950年,后汉大将郭威被迫造反,后汉灭亡。951年,建立后周,定都开封,并追封已故的妻子柴氏为皇后。同年,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建立北汉。
954年,柴皇后的侄子、郭威养子柴荣继位。
959年,柴荣病逝,六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
960年,赵匡胤篡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五代结束,北宋开始。
979年,宋灭北汉,十国结束。
997年,赵匡胤的侄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1000年,是宋真宗在位的第四年。
1044年,辽朝升云州(大同)为西京,也作为陪都。
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上京(哈尔滨市阿城区)。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军占领开封,宋钦宗赵桓被掳走,北宋结束。赵桓的弟弟赵构在应天(商丘)继位,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
1138年,南宋定都临安(杭州)。
1153年,金朝迁都中都(北京),也叫燕京。
1206年,蒙古人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
1214年,金朝迁都南京(开封),也叫汴京。
1233年,蒙军占领汴京。
1234年,蒙灭金。
1271年,忽必烈改大蒙古为大元,元朝开始。次年,定都大都(北京)。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
1279年,元灭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同年,明军占领大都,改称北平,元朝结束。
1398年,朱元璋病逝,21岁的孙子朱允炆继位。
1402年,朱允炆四叔朱棣上位。
1420年,改北平为北京。
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降为陪都。
1616年,女真人(满人)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5年,定都沈阳,也叫盛京。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儿子皇太极继位。1635年,收服漠南蒙古,得到传国玉玺,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很快就占领了北京,明朝灭亡。
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延续大明国号。
同年,清军击败大顺军,迁都北京。张献忠起义军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
1645年,大顺灭亡。
1647年,大西灭亡。
1662年,南明灭亡。
1908年,两岁的溥(pǔ)仪即位。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2月,溥仪退位,大清亡。
综上,中国大古都的演变,简单来看就是:
夏:郑州、洛阳
商:郑州、安阳
西周:西安、洛阳
东周:洛阳
秦:西安
西汉:西安
东汉:洛阳、西安
三国:洛阳、成都、南京
西晋:洛阳、西安
东晋:南京
南北朝:南京、大同、洛阳、安阳、西安
隋:西安、洛阳
唐:西安、洛阳
五代:开封、洛阳
北宋和辽:开封、北京、大同
南宋和金:杭州、北京、开封
元:北京
明:南京、北京
清:北京
三、王朝寿命
除去先秦,按照正史传统,中国共有二十八个王朝。它们的寿命排名是:
1. 汉(前202—220),共422年
2. 宋(960—1279),共319年
3. 清(1616—1912),共296年
4. 唐(618—907),共289年
5. 明(1368—1644),共276年
6. 辽(916—1125),共209年
7. 晋(266—420),共154年
8. 北魏(386—534),共148年
9. 金(1115—1234),共119年
10. 元(1271—1368),共97年
11. 刘宋(420—479),共59年
12. 东吴(222—280),共58年
13. 梁(502—557),共55年
14. 曹魏(220—266),共46年
15. 蜀汉(221—263),共42年
16. 隋(581—618),共37年
17. 陈(557—589),共32年
18. 北齐(550—577),共27年
19. 北周(557—581),共24年
20. 南齐(479—502),共23年
21. 西魏(535—557),共22年
22. 东魏(534—550),共16年
23. 后梁(907—923),共16年
24. 秦(前221—前207),共14年
25. 后唐(923—937),共14年
26. 后晋(936—947),共11年
27. 后周(951—960),共9年
28. 后汉(947—950),共3年
可以看出,汉朝有420多年,宋朝有310多年,是最长命的两大王朝。
紧随其后的是290多年的清朝、280多年的唐朝、270多年的明朝,寿命很接近。
另外四个曾短暂统一过的王朝,命运悬殊,晋朝有150多年,元朝有90多年,隋朝有30多年,秦朝仅有10多年。
四、正史产地
中国正史,一般指二十四史,包括前四史、晋书、八书二史、旧新唐书、旧新五代史、宋辽金史、元明史,具体是:
1. (汉)司马迁《史记》,编于长安,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名篇有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
2. (汉)班固《汉书》,编于洛阳,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从刘邦汉王元年,写到王莽末年
3. (刘宋)范晔(yè)《后汉书》,编于安徽宣城,从刘玄元年,写到刘协禅位
4. (晋)陈寿《三国志》,编于洛阳,原为独立的魏蜀吴三书,为了避免与北朝魏书混淆,宋真宗时(1003年)合为一书
5. (唐)房玄龄《晋书》,编于长安
6. (梁)沈约《宋书》,编于建康
7. (梁)萧子显《南齐书》,编于建康
8. (唐)姚思廉《梁书》,编于长安
9. (唐)姚思廉《陈书》,编于长安
10. (北齐)魏收《魏书》,编于邺城(安阳和邯郸),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的正史
11. (唐)李百药《北齐书》,编于长安
12. (唐)令狐德棻(fēn)《周书》,编于长安
13. (唐)魏徵(zhēng)《隋书》,编于长安
14. (唐)李延寿《南史》,编于长安,从刘宋开国,写到陈朝结束
15. (唐)李延寿《北史》,编于长安,从北魏开国,写到隋朝结束
16. (后晋)刘昫(xù)、赵莹《旧唐书》,编于开封
17.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编于开封
18.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编于开封
19.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编于开封等地
20. (元)脱脱《宋史》,编于大都,篇幅最长的一部正史
21. (元)脱脱《辽史》,编于大都,有点像三国志蜀书,过于简略
22. (元)脱脱《金史》,编于大都,历来评价很高
23. (明)宋濂、王袆(huī)《元史》,编于南京,11个月赶成
24. (清)张廷玉《明史》,编于北京,编修时间最长的一部正史,历时94年
综上,各城市出产的正史是:
1. 西安(9): 史记、晋书、五书二史
2. 北京(4): 宋辽金史、明史
3. 开封(4): 旧新唐书、旧新五代史
4. 南京(3): 宋书、南齐书、元史
5. 洛阳(2): 汉书、三国志
6. 安阳、邯郸(1): 魏书
7. 宣城(1): 后汉书
可以看出,中国七大古都里,只有杭州没有编修过正史。好在杭州市的临安区,与宣城市的宁国市或绩溪县接壤,算是沾点边了。
五、白居易早年
有的人,与多个古都存在关联,例如白居易。他是现存诗作最多的唐代诗人,存诗三千多首,曾在四个大古都生活过。
白居易,字乐天,一个爱生活、很懂得享受的人。他喜爱美食,心态好,寿命长。他虽没有大富大贵,但能知足常乐,安享晚年。
他是九朝老人,一生历经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九个皇帝的统治,约相当于唐朝(289)四分之一的时间。
白居易的祖籍是太原。北齐重臣白建,是他的祖先,曾在邺城做官多年。
白居易的出生地是郑州新郑县,也就是现在郑州市的新郑市。
曾祖父在世时,把一家人的户口迁到了关中盆地的下邽县。下邽就是今陕西渭南市的临渭区,与西安市的临潼区或蓝田县接壤。
白居易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地方小官,家境贫寒。
公元772年,即唐代宗李豫(玄宗孙)在位的第十年,也就是李白去世十年或杜甫去世两年后,白居易在新郑出生。
他和刘禹锡同龄,比韩愈小四岁,比柳宗元大一岁。
不久,由于战乱和家人官职变更,白居易跟着家人辗转徐州、宿州、襄阳等地。
7岁时,唐代宗病逝,唐德宗继位,元稹(zhěn)出生。
18岁时,李贺出生。
22岁时,父亲在襄阳病逝。
26岁时,白居易的兄长得到饶州浮梁县 (景德镇)主簿一职,他就随兄长去了浮梁。
六、关中岁月
公元800年,28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
后来,他开始在长安做起小官。由于房价昂贵,他只能和母亲租房子住。
在那里,他写了一首诗:
“风竹松烟昼掩关,意中长似在深山。
无人不怪长安住,何独朝朝暮暮间。”
——《长安闲居》
意思是,房间的远处,风吹着竹、松林,雾气遮掩着白天的关隘,他觉得自己很像是处于深山之中。
所有认识他的人,没有人不感到奇怪的是,他本喜欢清幽的自然环境,如今住在繁华喧闹的长安城里,却能每天心安。
31岁时,803年,杜牧出生。
33岁时,唐德宗病逝,唐顺宗继位。半年后,唐顺宗被宦官赶下台,唐宪宗继位。
36岁时,白居易与杨氏结婚。后来,有了两女一儿,但只有一女活到成年。她后来生了两个孩子,也就是白居易的外孙和外孙女。
39岁时,母亲陈氏去世,白居易把母亲运回下邽乡村的老家安葬,开始守孝三年。
第二年初,他在那里写了一首诗: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chè)。
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
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溪中早春》
意思是,南边秦岭的积雪没化尽,山的背阴处还残留着白色。
西边小溪的冰块已融化,山上春天融化的雪水流淌而来,含着新绿。
东风才吹来几天,冬眠的虫子就开始苏醒,草也破土发芽。
他默默领会到春风温暖大地,一天也没有虚度。
他喜爱这种温暖的天气,用衣袖拂了拂溪水边的岩石。
他坐了下来,陶醉在看风景的欲望中,以至于忘了回家的时间,直到傍晚归来的鸟儿发出啧啧的叫声。
他穿过蓬草丛和蒿草丛,隔着桑树和枣树,隐约看到夕阳映照下的袅袅炊烟。
到了家后,他问家人在做什么晚餐。家人回答说,在做荠菜煮麦。
42岁时,白居易守孝结束,准备回长安。一天晚上,他写了一首诗:
“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村夜》
意思是,初秋夜,草丛变得灰白,虫子发出切切的声音,乡村道路上没有行人。
他独自走出前门,朝田野望去,只见在明月的照射下,荞麦花像雪一样覆盖着大地。
七、外放生涯
43岁时,815年,正在长安担任左赞善大夫(太子属官)的白居易,被唐宪宗外放,调任江州司马(刺史属官)。原因是:
“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新唐书》
就职路程的后半段,是走长江水路,正值秋季。他写了一首诗:
“帆影日渐高,闲眠犹未起。
起问鼓枻(yì)人,已行三十里。
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
饱食起婆娑,盥漱秋江水。
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
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
——《舟行》
意思是,有一天,过了中午,帆影渐渐拉长,他还在船舱里闲睡,没起床。
醒来后,他起身问划桨的人,才知道已行驶了三十里路。
船头有携行的炉灶,里面烧着稻草,上面煮着红鲤。红鲤是鲤鱼的别称,红代表吉祥,而不是指颜色。
吃饱后,他站起来,伸了伸懒腰,舞动身子,用秋天的江水漱口。
他说,自己愿意漂泊一生,现在虽然来到这里,但并不介意。
更何况,这次他没有离开家人,妻子和孩子也在这条船上。
来到江州(九江)后,他写了一首诗: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yù)。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zèng)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tuò)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chí chú),南风吹作竹。”
——《食笋》
意思是,他发现这个州盛产竹子,春天时,竹笋长满山谷。
山民们采了满筐的笋,抱到早市上卖。
笋因为太多,所以价格便宜,两块钱就能买到一个。
他把笋买来、洗净,放进蒸饭的锅里,和米饭一起蒸熟。
他剥下竹笋紫色的外壳,以及旧锦缎似的内壳,然后掰开笋肉,那笋肉就像白嫩的肌肤和新出的玉石一样。
于是,他每天都吃笋,吃完又加,以至于时间久了,居然连肉也不想吃了。
之前,他多年在长安和洛阳客居,笋却常常不够吃。
他劝自己赶紧吃,不要犹豫,因为过些天就吃不到了,笋很快就会在南风的吹拂下,长成硬邦邦的竹竿。
44岁时,816年,李贺早逝,年仅26岁。
47岁时,白居易调任忠州刺史,比他小一岁的柳宗元去世。
忠州在今重庆市中部的忠县,离重庆西部的市区和东部的奉节县差不多远。奉节县就是瞿塘峡和白帝城的所在地。
在那里,白居易写了一首诗: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种桃杏》
意思是,无论是在海角还是天涯,大概只要内心安稳,所有地方都可以是家。
忠州路途遥远,没有人能唱出故乡下邽的小曲。时间久了,他已渐渐忘记京城的模样。
他在忠州暂且先做了个三年的打算,种下杏、桃树,准备等待它们开花。
没想到,一年后,820年,唐宪宗被宦官谋杀,唐穆宗继位,把48岁的白居易调回长安。同年,黄巢出生。
当时,唐朝的疆域已大幅缩减,除了南部的交州,边疆几乎全部丢失。
50岁时,822年,白居易主动申请外放,调任杭州刺史,原因是: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旧唐书》
两年后,56岁的韩愈去世。同年,唐穆宗因服用丹药中毒病逝,唐敬宗继位,把52岁的白居易调回东都洛阳。
离开杭州之际,白居易舍不得西湖的美景,写了一首诗: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题湖上》
意思是,西湖在春天像图画一样,起伏的山峰,围绕着平静的水面铺开。
青松排列在山上,层层叠叠的。圆月倒映在湖中,像一颗珍珠。
早稻叶伸出,像绿毯上密密麻麻的线头。新蒲叶展开,像青色罗裙的带子。
他不想离开杭州,留恋的一半原因在于西湖。
53岁时,825年,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对于苏州这个地方,他印象最深的是春天的柳树。他写了一首诗: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苏州柳》
意思是,他回忆起秋天的洛阳,金谷园里,柳叶金黄,柳枝细长;夏天的长安,曲江亭边,柳叶碧绿,柳枝飘逸。
如今年老的他,感叹自己去过的所有地方,都没有苏州的柳树那么多。
春天,那里的柳絮扑落到他头上,把头发都弄白了。柳条也常常拂过脸庞,让他无可奈何。他好像是面对着自己调皮的孩子,有点烦恼,但更多的是喜爱。
54岁时,826年,白居易因病离职,游览扬州等地。
第二年1月,唐敬宗被宦官谋杀,唐文宗继位。同年,白居易被调回长安。
八、安享余生
57岁时,白居易又调去了洛阳,从此定居,直到十七年后病逝。
在那里,他写了一首诗:
“红粒陆浑稻,白鳞伊水鲂。
庖童呼我食,饭热鱼鲜香。
箸箸适我口,匙匙充我肠。
扪腹起盥漱,下阶振衣裳。”
——《饱食闲坐》节选
意思是,厨房里,有人在用陆浑(洛阳属县)出产的红粒稻米做饭,用伊水(黄河支流洛河的支流)出产的白鳞鲂鱼炖汤。
过了一会儿,厨房的孩童喊他用餐,米饭冒着腾腾热气,鱼汤发出阵阵鲜香。
筷子夹起的每一块鱼肉都适口,勺子舀起的每一口米饭都充饥。
吃完后,他摸着肚子,站起来漱口,高兴地走下台阶,把衣服都振动起来了。
在洛阳,他还写了一首诗: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春风》
意思是,春风先是让城内花园的梅花开放,随后又让樱花、杏花、桃花、梨花依次开放。
城外偏远的乡村里,荠菜开着花,先花后叶的榆树,长出了翅果(俗称榆荚或榆钱,可食用),也在说春风是为我吹来的。
59岁时,831年,52岁的挚友元稹病逝。
63岁时,唐文宗密谋诛杀掌权的宦官集团,不料被发觉,反遭软禁,参与密谋的大批文官被杀害。
64岁时,刘禹锡也被调到洛阳。
68岁时,唐文宗抑郁而亡,唐武宗继位。
70岁时,白居易退休,同龄人刘禹锡病逝。
公元846年,唐武宗因服用丹药中毒病逝,唐宣宗李忱继位。数月后,白居易病逝,享年74岁,葬于香山的琵琶峰。
今墓地有白园,有时会出现外国人的身影,因为他的诗受到韩、日、新加坡很多人的喜爱。
在唐代著名诗人中,白居易的寿命第二长,第一则是玄宗时期病逝、享年约85岁的贺知章。
白居易晚年若不嗜酒,可能还会活得更长。
香山也叫龙门东山,位于洛阳南郊的伊水河畔,有香山寺,是白居易晚号香山居士的由来。
龙门也叫伊阙,是洛阳南面的门户,古有伊阙关。河对岸的龙门山,也叫龙门西山,是龙门石窟的主要分布区。
九、开封修史
白居易去世六年后,852年,49岁的杜牧去世。同年,杨行密和朱温出生。
859年,李忱因丹药中毒病逝,唐懿宗继位。
872年,耶律阿保机出生。
873年,懿宗病逝,唐僖(xī)宗继位。
881年1月(腊月),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僖宗逃往成都。
884年,黄巢败亡。
885年,僖宗回到长安。同年,李存勖出生。
888年,僖宗病逝,唐昭宗继位。
892年,石敬瑭出生。
895年,刘知远出生。
904年,昭宗在洛阳被朱温部下杀害,12岁的唐哀帝李柷(chù)继位。同年,郭威出生。
907年,身在洛阳的李柷,被迫下达禅位诏书,朱温在开封即位,代唐建梁,五代最长的后梁开始。此时,白居易已离世61年。
后梁的都城,在开封和洛阳之间摇摆。随后的后唐,选择定都洛阳,但增加了百姓的负担。直到后晋、后汉、后周三代定都开封,开封的地位才稳固下来,并迎来它的修史时刻,产生《旧唐书》。宋朝接续,产生《新唐书》。
在《旧唐书·白居易传》里,有一句是:
“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
释典就是佛经,忘怀处顺就是放平心态、随遇而安。
在《新唐书·白居易传》里,有一句是:
“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钱塘湖就是西湖,钟是汇聚、集中的意思,如钟爱。
白居易应该不会预料到,大唐的汴、杭、幽三州,以及润州的江宁县(南京),会取代长安和洛阳,成为中国后来一千多年历史的主角。
原文、无水印图请见微信公众号“斜水入渭”
发布于:江西省股票资配公司,股指配资开户,通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国内前十股票配资平台老股东IDG资本持续加注
- 下一篇:没有了